《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样本篇
选取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评估对象,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均考虑其中。考虑到创新形态与创新能力表现形式存在行业差异,我们所覆盖的上市公司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综合五大类35个二级细分行业。为了保证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我们删减了一些企业样本,所依据的判定原则如下:
(1)2019-2020年间退市或暂停上市;
(2)2019-2020年间借壳上市;
(3)2019-2020年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
(4)2019-2020年间主营业务变更为非研究设定的行业范围;
(5)未公布重要指标信息从而导致关键数据的缺失,例如2019-2020年财务报表缺失;
(6)(6)2019-2021年间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而进行了特别处理(ST)。
最终进入创新指数排名的上市公司样本有2384家,这些企业在2019-2020年中数据均完整可得。
图2.1和图2.2分别为这2384家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从行业分布来看,企业数量占比位列前五名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上述五个行业所包含的企业数量约占总体样本的50%;从地区分布来看,企业数量位列前三甲的地区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述三个省份的企业约占总样本的45%。
图 2.1 2384家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图 2.2 2384家A股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情况
《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城市分析篇
一、创新型公司城市集聚
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我们选取了创新指数排行榜上前500强的企业进行城市分布分析。在创新指数排行榜排名前500强的企业,可以较好地体现出不同城市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上所取得的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城市在区域创新系统上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在整体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型公司存在着明显的区域集中趋势。创新指数500强公司总部在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如图5.1所示,前500强公司中,有207家分布在这六个城市(上海56,北京50,深圳39,杭州30,广州18,南京14)。大部分500强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与一线城市,中西部、东三省有部分城市拥有创新指数500强企业,但整体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零散,此外今年出现大量城市企业上榜数量并列的情况(见图5.2)。
与去年相比, 总部在上海的公司增加了14家,同比增加33%;北京的公司减少了8家,同比下降14%;在深圳的公司减少了4家,同比下降9%;在杭州的公司减少了1家,同比减少3%;在广州的公司增加了4家,同比增加29%;在南京的公司数量未变化。
图 5.1 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总数主要城市分布
图 5.2 创新指数上榜企业城市前30强
注:嘉兴市,临海市,乌鲁木齐市,芜湖市,西安市,徐州市,淄博市并列第三十名
二、 行业分布有同有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优势和角色。总体来看,上北深杭广宁(南京)的创新型公司在行业分布上既有共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性的特色与优势。
从六大城市创新指数优势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整体上,除广州市和南京市外,其他四个城市创新指数前三名均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海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二的企业是上海贝岭;北京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二的企业是紫光股份;深圳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一的企业是汇顶科技;杭州市创新指数排名一二的企业是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同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而广州市和南京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一的企业分别是达安基因与健友股份,同属医药制造业。具体来看,城市创新指数表现亮眼的企业又各具城市特色。上海市创新指数位居第一的企业为上汽集团,属于汽车制造业,且与第二名上海贝岭拉开明显差距;北京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一的企业三一重工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杭州市创新指数前两名企业均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广州市创新指数排名第二的新媒股份属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深圳市创新指数排名前三的企业是汇顶科技,迈瑞医疗和华大基因;南京市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健友股份,华设集团和亿嘉和。
从六大城市创新指数上榜企业数量的行业分布来看,首先整体行业分布上,如图5.3所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其次,具体城市行业分布上,如图5.4所示,上北深杭广宁6个城市的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上榜企业数量均占本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的企业数量比例较高,存在共性。
一部分城市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表现更优。例如上海市上榜的56家公司中,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9家企业上榜,占上海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量的16%,占比排名第一,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榜企业数量占比14%,位居第二;坐落于北京的50家入榜企业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共10家公司上榜,占北京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20%,占比排名第一,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榜企业数量占比18%,排名第二;杭州和北京相似,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共4家公司上榜,占杭州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量的13%,占比排名第一,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榜企业数量占比10%,占比与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并列第二。
另一部分城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业占比表现较好。例如深圳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共10家公司上榜,占深圳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26%,占比排名第一,医药制造业紧随其后,共6家公司占深圳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15%,排名第二;广州市医药制造业共3家公司上榜,占广州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17%,占比排名第一,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共2家公司,占广州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11%,排名第三;南京市医药制造业共2家企业,占南京市上榜创新指数500强数量的14%,排名第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共1家企业,占比7%,排名第三。
图 5.3 六大城市创新指数500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4 六大城市创新指数500强企业行业分布对比图
除共性之外,不同城市行业分布又各有特性。如图5.5-5.10所示,上海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表现较为突出; 北京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表现较好;深圳市医药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表现较好;杭州市表现较好的企业围绕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展开;广州市医药制造业表现突出,排名第一;南京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与去年相似,说明相关企业持续发力创新。同时广州深圳上海均有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上榜。
图 5.5 上海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6 北京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7 杭州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8 深圳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9 广州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图 5.10 南京市创新指数 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图
三、创新指标有待提升
进一步分析各城市的创新指数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企业数目最高的城市未必是创新势力或创新效率最高的城市,这种情况在城市创新效率排名中尤为明显。如图5.11所示,各市创新势力排名中,深圳、上海、北京市内企业数目较多,但其创新势力排名相对靠后,其中深圳市排名第八,上海市排名第十一,北京市排名第十九。前三名城市为佛山市,绍兴市与合肥市。创新势力较高的城市集中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
而如5.12所示,各市创新效率排名中,企业数量和排名不匹配情况更为明显,济南市,绍兴市,湖州市,珠海市,杭州市,上海市分别位列前六名。令人惊讶的是,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深圳市仅排名第二十三,可能与企业年龄平均较大相关。创新效率较高的城市集中于长三角地区。
图 5.11 各市创新势力排名
图 5.12 各市创新效率排名
同时,创新势力排名较高的城市未必是创新效率较高的城市。首先,我们将31个城市按照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的均值排名划分为四象限。如图5.13所示,第一象限为高势力 - 高效率城市,以绍兴,济南,宁波和南京为首,均位于两个排名前十名,创新势力、创新效率整体表现较好;第二象限是低势力 - 高效率城市 ,包括杭州、北京、湖州、厦门,这些城市创新效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创新势力有待提高;第三象限为高势力 - 低效率城市,包含合肥、武汉、深圳、常州,这几个城市在创新势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创新效率有待提升;第四象限是低势力 - 低效率城市,包含重庆、淄博、长沙、苏州、天津、西安等城市,这些城市在两项指标上表现均不突出。
图 5.13 各市创新势力-创新效率排名散点图
其次,我们将六大城市按照创新指数500强上榜企业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的均值排名划分为四象限。如图5.14所示, 第一、四象限为均衡型城市,上海市与南京市500强上榜企业创新势力、创新效率整体表现较为均衡;第二象限是 效率主导型 城市 ,包括北京、广州,这些城市的优势企业在创新效率方面表现较好,创新势力有待提高;第三象限为 势力主导型 城市,包含深圳、杭州,这些城市优势企业在创新势力方面表现较好,但其创新效率有待提升。
图5.14六大城市500强上榜企业创新势力-创新效率排名散点图
资料来源:深圳新闻网